5月10-12日,公司在深圳举行了精益项目管理和“建越”二期班第一次培训,我很荣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习,很感激公司花费大量的资源来组织这次培训。整个培训学习,课程紧凑饱满。这是一个久违的感觉,仿佛回到高考前夕,每天早睡早起(早上睡,早上起)。上课不能迟到,迟到了要当着全班同学做俯卧撑。相信参加此次深圳精益管理项目启动会和建越班的同事都有这样的感受。虽然身体上可能疲惫一点,但是内心是愉悦的,如春笋沐春风般愉悦,在这里能找到想要的答案或学到一个寻求答案的方法。
一、 精益管理势在必行 看到一个资料,今年深圳部分在售或在建城市综合体面积达2368.19万平米,相当于91个深圳万象城。回顾到2004年,能上得了台面的城市综合体屈指可数,届时华润是为数不多的进入商业城市综合体开发的地产商之一。
过去大户型、豪华装修带来售价高利润的成功为何现在已不适用?为何效率更为重要?如何把握客户敏感点,并做到与成本匹配?
面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的波动,复杂的市场,激烈的竞争。华润置地如何在赢得机会?房地产从业人员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国家在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暗潮涌动,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或许习总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不管市场怎么变,决定我们能否把握住市场命脉的还在于我们自己是否能打造出专业、高效的组织。
感谢集团的高瞻远瞩,早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推行精益管理工作,并花大力气组织了各层级的精益管理培训。年初,公司出台了《华润建筑精益管理工作规划》和《华润建筑2014年精益管理工作时间表》,精益管理再不断深入。
刚开始接触到精益管理是在去年的建越班培训时,对精益管理的第一印象是,这是翻版的QC。经过这一次的精益管理培训,我把精益管理和QC方法做了一个对比:QC更多的是基于现场施工经验进行主要原因确认,用来分析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更优。而精益管理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研究的对象为公司运营、项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种流程,通过流程再造创造价值。也就有了我们的精益管理绿带项目:降低钢筋损耗率,提升区域管理效率,缩短工期,提升客户满意度等。
在项目上,能开展精益管理的项目还真的有很多,比如:提升施工机具的使用率、提升租户的接场满意度、降低漏水点数、较少返工变更数量、减少复印纸张损耗量等等。作为公司的一名基层管理者,如何将精益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带给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形成强有力的精益管理氛围是每一位基层管理者的职责所在。公司把精益管理培训和“建越”班二期班放在一起开会已经在精益管理方面做出了表率。
通过构建精益价值链和运营体系,公司整体组织能力和员工的个人素质能力也能相应的提高。这时候,市场波动也好、宏观调控也好、竞争激烈也罢,我们的组织能力最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我们就能够赢。
二、 “高大上”和工程师思维
12日下午,由燕总主讲的卓越工程师文化和公司战略培训对我比较震撼。通过讲各种高大上的公司总是被一些看起来一般的公司收购,以此来引起大家对公司“效率、成本、创新”的思考。
坦白的讲,在培训之前内心是认为华润建筑就是“高大上”,世界上有没有我不知道,全中国肯定是唯此一家:能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在建这么多的高端商业综合体商业项目,我们参建的项目高端,我们的管理费收的比别人高,我们只招聘最优秀的人,所以我认为我们公司高大上。但是当燕总通过一系列的收购案例把我的认知从三亚火热的夏天一下打到了哈尔滨寒冷的冬天,背脊后都能吹起寒风。为什么高大上总是被收购?这是燕总抛出的问题。到这里答案已明:效益、成本、创新才是市场制胜的法宝。
部分同事可能会问,成本加酬金模式下,效益、成本、创新貌似与我们没多大关系,又有同事未能及时将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工作思维和习惯转换为总包式的项目管理,这些问题也曾经困扰过我。通过这次学习,我改变了看法:不管我们代表的是总包、项目管理者还是业主,我们都是一个工程师、都是一个管理者。我将工程师角色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成本下建造与之相匹配的适合人类使用的建筑,这与我们做总包、项目管理还是业主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在我们发现有设计院和施工单位都不曾关注的盲区的时候,我们要第一个冲出来去解决;我们不但要管理好乙供材料还要管理好甲供材料;所以我们要在业主做出不专业的决定时,提醒他改正……
作为项目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多用心,用工程师思维来处理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分包,在平时看似简单繁琐的工作中找到乐趣,也就能享受到基础工作给自身素质带来的提高的成就感。因为仔细的研究过卫生间的尺寸布局,知道外开隔断门的卫生间蹲便进深尺寸应至少为1400mm,内开隔断门卫生间的蹲便尺寸因应至少为1200mm。简简单单的两个数字,并不是多么高端的科技,背后隐藏的是人体工程学原理。当我在走过很多的卫生间之后发现,能把这个尺寸应用好的还真是不多。装饰材料可以用的很高档,空间可以很大,但是没有一个好的工程师能进行统筹协调,做出来的产品不一定会让人觉得愉悦。这与公司的工程师文化不谋而合,专业基础数据扎实,严谨是每个工程师必备素质。
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5月12日晚上,公司管理层经验分享环节,几位公司领导朴实的话语让大家倍感亲切,将近5个小时的分享也我获益匪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最有发言权的理应是管着40多个项目的曹总。曹总在工作的前五年间一直都是普通的责工职位,但他没有任何的抱怨,沉下心、埋下头,静心工作。即便在最南边的海南做着与自己的机电不相干的市政道路工程,还是在偏远的丽江做机电部的先锋队,每换一个地方,都能很快的沉下心,抛去浮躁,默默的在日常工作中汲取养分,磨砺性格。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我们可能要随时变动工作地点。不抱怨,快速的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里静下心来踏实工作,也变成了一项特殊的能力。况且随着公司三级管控模式的深入,像曹总那样天南海北做项目的情况不会常发生了。
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对于个人成长和组织成长,燕总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遇到问题的时候,从来不说别人的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去解决,减少借口和抱怨,积极主动,这样才能做好工作,才能承担更多的责任。说到这里甚是愧疚:前段时间我自持有经验,然后凭着自己想当然的想法,经常会拒绝一些看似跟自己专业关系不大的事情和责任,这曾经一度让我很轻松。很幸运地悬崖勒马,此时此刻,我知道错了。
感谢公司的“246”人才培养计划,在我的个人能力发展遇到瓶颈时,在我对公司的业务有所思考时,及时雨地给予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在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接触到项目管理方法论等一系列知识。我将带着公司的期望回到项目上,对各项课程学以致用,推动日常工作,推动精益管理项目的执行,减少成本,破除现阶段遇到的种种困难,迎来十三五规划的大发展。
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能看到未来的方向,相信在公司的“246、135”人才培养计划和精益管理思想的倡导下,我们能战胜前方道路上的所有困难和曲折,迎来新的辉煌。